close

http://www.udn.com/2011/2/17/NEWS/OPINION/OPI1/6157627.shtml

【聯合報╱社論】
 

馬總統在新春茶會中指出,為符合「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今後政府機關用語,一律稱「對岸」或「大陸」,不稱「中國」。

此語可能作兩種解讀。一、「一中各表」中的「一個中國」,是指中華民國,因此不可稱對岸為「中國」;二、「一中各表」中的「一個中國」,是指超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三概念」的「中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皆是這個「第三概念」的「中國」的一部分,因此不可稱對岸為「中國」。

「一個中國」朝向「第三概念化」,也是北京近年來持續探討的方向。台灣的媒體用語已經習以「中國」指稱對岸,這使北京當局頗生警覺與憂慮;因為,這種用語儼然已成「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洗腦藥水;在兩岸關係上,台灣人民將大陸稱為「中國」,其實反映出一種疏離與區隔的意識。

北京過去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政府」,「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因在國際上難與對岸競爭代表「中國」的地位,而北京又以「消滅中華民國」為主軸政策,致「中華民國」在國際上及台灣內部皆被北京「去中國化」;因而使台灣人民對成為「中國」或「中國人」非但絕望,且亦感到恐懼及被羞辱,遂在政治認同上與「中國」及「中國人」漸行漸遠,而台灣的主體意識則愈來愈高。也就是說,北京過去的「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策,正是使中華民國及台灣人民「去中國化」的根本原因;而這也正是北京方面近年持續探究,欲將「一個中國」朝向「第三概念化」的主要原因。

北京方面做過多種嘗試。例如,所謂的「新三句」即稱「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此處所指的「中國」,即有「屋頂理論」及「第三概念」的內涵及外延。又如,謂「(兩岸)現狀就是見之於台灣現行規定及文件的現狀」;此處是指中華民國的「一中憲法」。再如,胡錦濤多次提及「儘管尚未統一,仍是一個中國」;這是視現狀為「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亦即視現狀為「分治而不分裂的中國」。可以這麼說:在二○○八後的兩岸新機遇中,北京的兩岸政策已從「消滅中華民國」轉移至「維持中華民國」。

比較馬總統的此次宣示與北京近年所做嘗試,可見雙方都在對「一個中國」的涵義進行調整;主要的方向皆在不再強調「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政府」,而欲創造一個「台灣(中華民國)及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皆是一部分的中國」的新思維;此即將「一個中國」視為「第三概念」或「屋頂理論」。

其實,無論馬政府的「一中各表」,或胡錦濤的「儘管尚未統一,仍是一個中國」,用意皆在描繪「一個分治而不分裂的第三概念中國」。兩岸若欲「和平發展」,並維持「一中各表」或「儘管尚未統一,仍是一個中國」;至少必須讓台灣人民覺得「中華民國是一部分的中國」,始能讓台灣人民有「中國」及「中國人」的認同;反之,北京若欲將中華民國「去中國化」,也就是將台灣「去中國化」及將台灣人民「去中國人化」。至於在兩岸實務上,如日前社論所言,即使欲簽定《和平協議》,亦不可否認中華民國政府為交戰主體及議和主體。此即本報主張的「杯子理論」:台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

兩岸不必排除統一,但統一不易達成。在這個亙古一遇、稍縱即逝的機遇期中,兩岸的「中程目標」,應在設法使「一中各表」或「儘管尚未統一,仍是一個中國」達到法制化及固定化。此即本報所指「連結論」先於並優於「統一論」的道理。欲臻此境,「一個中國」即須昇華為「屋頂理論」的「第三概念」;這其實只是馬總統所說「稱大陸,不稱中國」,及北京所說「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引伸;亦是本報所提「新新三句」的意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一部分的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不容分割。」

一中新解:一個分治而不分裂的中國。建議兩岸朝野皆朝此方向想想看吧!

※延伸閱讀》
‧哇新聞/馬總統說政府機關用語,一律稱對岸或大陸,不稱中國,你有何感想?  


【2011/02/17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o0942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