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tpi.org.tw/newsinfo_news.php?record_id=9331&area=1

2013年11月12日  來源:中國青年報


讀者高小平最近有一點“選擇障礙症”,因為習慣於在網上購書的她發現,選書已經不能完全依靠書名來識別了,在相似甚至完全一樣的書名背後,往往是數家出版社、數個作者的“同臺競技”。連其封面也是如同胞兄弟般相似。甚至,似曾相識的書名之下,正文、內容卻是文不對題的另一碼事。
 
最近一個月佔據當當網圖書銷售排行榜第五位的勵志類圖書《正能量》和第11位的教育類圖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都有著大批模倣者、跟風者。高小平說:“書架上一排排的‘正能量’,作者來自世界各國,有講幹部培訓的、幸福法則的、職業經理人養成的……”
 
模倣秀“跨界”到了圖書領域,是否也能越“秀”越暢銷呢?


 
讀者:模倣就一定差嗎
 
以“正能量”為例,書名完全一致的有十幾個版本,以“正能量”為核心詞的就達數百種,內容涵蓋勵志、經管、心理、文學、教育、政治……連已故勵志大師卡耐基的作品也被改頭換面冠名為《正能量》。高小平說:“很多譯著原名和中文名沒有任何關係,硬生生套用了這個流行詞。讀者根本分辨不出哪一本才是正本。”
 
幾年以前,《明朝那些事兒》火了之後,圖書市場馬上有了書名和封面裝幀都極其相似的“那些事兒”係列。或僅稍加修改,如,《清朝那些新鮮事兒》、《隋朝那些花花事兒》。《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熱播之後,它的同名文本很快成為暢銷書,“舌尖上的某某”也成了圖書起名的又一法寶。在豆瓣圖書頻道搜索關鍵詞“舌尖上的某某”,可以查到100多本書。一些民國時期的作家寫的關于美食的文章,重新打包後也取名《舌尖上的中國》,更不用說眾多菜譜正好搭上這趟順風車。
 
書名模倣秀,讀者買不買賬?高小平說:“《水煮三國》之後,就一片‘水煮’,《水煮紅樓夢》、《水煮西遊記》……它怎麼就不‘紅燒’呢?”網友“呼叫土豆”讀了《清朝那些事兒》後說道:“當初看《明朝那些事兒》,愛極了那種用現代人的視角又很嚴謹的態度寫史。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一看到‘那些事兒’的字樣,就兩眼放光。可冠以此名之下的許多書是歷史知識普及讀本,很無趣。”好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之後出版的《好爸爸勝過好老師》,雖然也難逃模倣之嫌,但因為內容出彩,也在當當網上獲得了讀者6000多條五星級的評價。“也許就像一名網友所說:“從名字看就知道是模倣,但是不是模倣的就一定差?萬一裏面有門道呢?所以我就翻開了。”


 
出版社:模倣已成“潛規則”
 
書名模倣秀可謂源遠流長。12年前,《誰動了我的奶酪》風行一時,隨後就有了《誰敢動我的奶酪》、《我能動誰的奶酪》、《我動了你的奶酪》、《誰也動不了我的奶酪》等一係列饒舌的跟風書。兩年前,該出版社的又一本暢銷書《海底撈你學不會》,也引來了《海底撈你學得會》、《向海底撈學習》、《海底撈能撈多久》等“海底撈係列”。
 
中信出版社資深策劃編輯陶鵬笑言:“我作為有‘有節操’的編輯,一般不會去模倣書名。但有時候編輯實在想不出書名,難免受到暢銷書的影響,這已經是‘潛規則’。”陶鵬透露,書名模倣有兩種情況,“一是別人模倣自己,二是自己模倣自己”。後者如《哈佛女孩劉亦婷》暢銷後,某出版社一口氣出了牛津男孩、劍橋女孩之類的跟風書。
 
陶鵬說:“跟風的目的都是降低營銷成本,加上讀者的分辨力也不強,跟風跟得早、質量也不差的書,據我所知,銷量一般都不錯。”不過,陶鵬也承認,現在並不是“一個書名就能定勝負”的時代。
 
磨鐵圖書第一編輯中心總經理李耀輝對書名模倣的現象持“中性態度”。借著風潮起一個類似的名字,不算什麼壞事,我們反對的只是粗制濫造。”李耀輝說,“一本書賣得好,說明有市場需求。而且一本書很難滿足所有人,其他書的出現,可以為讀者提供更多選擇。”


 
專家:書名不受版權保護
 
《新聞出版報》官方微博曾寫道:“書名不受版權保護,助長了當下隨意搭車、跟風、‘傍書名’的出版亂象。一部書出了名,書名跟著成了‘公共資源’,誰都可以隨便拿來消費。有些出版人為了能從暢銷書中分得一杯羹,從體裁、內容到書名,都極盡模倣之能事。”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副司長湯兆志告訴記者,由于書名、標題非常簡短,從版權角度規范它很困難,法律也沒有明確規定。“也不是說簡短的句子就不保護,比如廣告語作為作品,就受到版權保護。”湯兆志說。
 
譯林出版社前社長李景端今年8月曾在媒體發文,呼吁“將知名書名予以版權保護”:“知名書名從文字的創作、形態及功能等方面衡量,都與廣告詞有許多相同之處,同屬于特色載體獨有的形象創意。我國現行著作權法,已將廣告詞歸類為文字作品,給予版權保護。比照這種做法,也應該對知名書名給予版權保護。”
 
記者咨詢了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所所長來小鵬,他解釋道:“從法律角度來說,首先要判斷書名是不是一個獨立的作品,書名和內容能不能分離。如果能分離,如,‘那些事兒’是一個通用名稱,只要書的內容不同,那在法律上就沒有任何問題。如果不能分離,比如世界名著《飄》,書名本身有特定內涵,讀者看到就會想起這本書,那別人再寫一本同名書,就侵犯了著作權。”不過,來小鵬也提醒,如果主觀上有惡意,借別人的市場來推銷自己,那也可能涉嫌不正當競爭。
 

 

看來,由于讀者市場的存在、出版社的銷售意識和法律的不明確,這場書名模倣秀還將繼續演下去。當然,讀者買書還得靠自己的火眼金睛。在圖書品質唯上的市場優勝劣汰中,留下來的無疑會是精品,同時一個更為成熟的圖書市場也亟待形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o0942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