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digital.tpi.org.tw/news.php?nId=5075&i=3

2013年12月17日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微時代,數位閱讀是否對傳統閱讀造成影響?閱讀的碎片化是否會傷害傳統文學?

 
雷達(評論家、中國小說學會會長):現在是多媒體時代、圖像時代、淺閱讀時代,或被稱為全民娛樂時代。在微博時代,論反映現實的速度,文學根本無法與網絡和新聞比,那文學的價值又何在?一句話,在“去精英化”的時代,肯坐下來靜心讀文學的人自然不會多。從總趨勢上看,快感閱讀在取代心靈閱讀,實用閱讀在壓倒審美閱讀。思想的表現則紛紜復雜。其中,將一切娛樂化,將娛樂泛濫化。在這樣的氛圍中,難道不應該重新發現文學的價值和意義,重新認識當今文學取得的實際成就和它的閃閃珠貝嗎?

 
莫言的獲獎對於中國文學來說,至少意味著文學的自信力在一定時空中的回歸、樹立和生長。魯迅當年對諾獎的態度,他認為自己不夠格,同時認為林語堂等人也不夠格。原因在於,他既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大傳統是否定的,不願中國青年讀中國古書,同時又覺得中國作家借鑒西洋文學還不成熟,以至於他覺得自己比起果戈理、易卜生們還差了一大截。那是一個倡導新文化、新文學運動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埋藏舊文化、舊文學的時代。這是當代文學史上珍貴的一份精神紀錄。中國的文學自信和文化自覺的恢復。

 
馬國倉(中國新聞出版報總編輯、學者):從閱讀角度來看,閱讀是一種慣性,是一種精神需求,是一個人內心的充盈過程。一方面,習慣於紙質閱讀的讀者堅持傳統的閱讀方式;另一方面,更多的依賴網際網路的年輕讀者轉向數位閱讀。這兩者共生共存。其中,數位閱讀的優勢正在逐步體現出來,首先,是因其便捷。其次,其表現形式的多樣化也是優勢之一。如,《西遊記》,數位閱讀的呈現方式不單是文字,還配以圖片、動畫、切換等,信息量豐富,形式多樣化,也更易讓讀者理解和接受。因此,數位閱讀是普及閱讀的一種方式,是大勢所趨。

 
對於數位閱讀,目前爭論的焦點是:碎片化閱讀是否會對傳統閱讀產生負面影響。有人認為,經典讀物還是要以紙質圖書方式呈現。在網上讀書沒有感覺。其實,我以為:經典閱讀完全可以在網絡上實現;碎片化也可在技術發展過程中被解決。只要有好的內容,紙質閱讀和數位閱讀差別不大。無論通過什麼方式,都不會改變作品本身的經典性。

 
中國青年報:有人說,數位閱讀盡管快速、便捷,但信息龐雜、種類繁多,也摻雜著一些“無效信息”,甚至可能是“文字垃圾”,這是否會影響閱讀質量?

 
雷達:網絡侵蝕閱讀是一個全球化、世界性的現象,並不只是中國才有。但養成閱讀習慣的人在中國龐大的人口中所佔的比例,還是太低了。由於網絡信息和影視業以及手機業的發達,近年來,傳統的閱讀方式逐漸成為人們最少利用的方式。年輕人被微博、微信以及網絡、手機上的各種信息控制,讀書成為不得不“實用”而為之的事情。我以為,真正的文學是沉靜的,不是喧鬧的。而這些,也正是這個喧囂時代被信息化掩蓋的精神真相。

 
馬國倉:非常同意這些看法。就網絡閱讀的管理來看,確實,網絡容納海量信息,碎片化閱讀佔主要,很難找出非常優秀的、深邃的、厚重的、能讓人靜下心來閱讀的內容。但應該看到,這是數位閱讀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況且,“垃圾”在網絡上有,難道紙質出版中就沒有?只是網絡上更多而已。因此,數位出版的環境亟待優化。

 
紙質出版因為是傳統出版方式,有出版社把關、市場讀者反饋等一係列的有效調整機制才得以逐步完善。現在的網絡“垃圾”也需要有人“清理”。相信數位閱讀的“戰國時代”,會隨著技術不斷更新,機制日益完善而和諧優質。


中國青年報:現在,許多人將數位閱讀和淺閱讀畫了等號。數位閱讀通過怎樣的方式才能優化閱讀?

 
雷達:的確,過去人們睡覺前看的是閒書,現在年輕人睡覺前是玩手機,看微博、讀微信。手機在“控制”一切,很多年輕人幾乎是每10分鐘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這從某種角度來看,是可怕的。微博的碎片化、網絡信息的分散化,將人的生活和意識解構了。真正的文學閱讀應該是指,你忘記周圍的世界,與作者一起在另外一個世界裏快樂、悲傷、憤怒、嘆息。它是一段段無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體驗,不是那些碎片式的訊息和誇張的視頻可以取代的。

 
馬國倉:幫助讀者把所需的優質信息抽取出來很重要,在網絡上,這樣的篩選服務應該跟上。當然,這樣的篩選服務就意味著讀者閱讀可能不再免費。事實上,出版的核心是內容,數位出版也不例外。一旦長期免費,創作會受到傷害,沒人願意用心制作內容。如今,付費閱讀在我國數位出版中尚未成熟,但它是大勢所趨。一旦作者的著作權在數位出版中得到保護,網絡環境中的版權保護不斷加強,付費閱讀是必然的,其實這更多的是對作者、創作的尊重。

 
中國青年報:未來數位出版的發展趨勢如何?傳統文學該走向何方?

 
雷達:文學與影像的“共同閱讀”已成為當前人類接收信息或進行娛樂的重要方式。

 
審美樣式的興衰也正在起重大變化。影視的覆蓋能力變得前所未有。過去文學清高,瞧不起影視,認為改編沒有不失敗的,好文學具有“不可改編性”;現在不得不放下身段,進入共存共榮時代。文學與電影的互動性正在加強,電影從過去拄著文學的拐杖單行,到今天電影的熱映反過來誘發人們對文學的關注和回顧,進而影響文學的銷路、樣式和美學風貌。

 
馬國倉:數位出版永遠不可能替代紙質圖書的出版,就像過了許多年,線裝書沒有消失一樣——它現在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存在。現在出版一套線裝書,會被認為是很高端的出版物。當然,未來紙質書可能也將成為一種“奢侈品”,這種“奢侈”的意義也在於其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如果紙質書消失了,文化的脈絡就消失了。

 
中國青年報:數位閱讀與傳統閱讀將如何共存?

 
馬國倉:載體是外在,內容是靈魂。無論哪一種出版閱讀方式,都存在精品。閱讀的微化會引來數位出版的正軌。

 
雷達:我知道中國人並不是不閱讀,但微博和微信太過於流行也讓人擔心,它們會不會塑造出只能閱讀片段信息、只會使用網絡語言的下一代?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得看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這決定著這個國家的未來。正因為如此,深閱讀,心靈閱讀,“經典閱讀”,目前正在成為一種逐漸清醒起來的聲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uo094212 的頭像
    kuo094212

    現 在 的 我

    kuo0942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