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www.udn.com/2011/2/12/NEWS/WORLD/WORS2/6147636.shtml

【聯合報╱嚴震生】
(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主任、台灣非洲研究論壇執行長)
 

第三波民主化在一九七○年代展開,伊比利半島的葡萄牙發生軍事政變,結束了沙拉薩所建立的獨裁政權,民眾帶著康乃馨上街,成為一九七四年的康乃馨革命;西班牙強人佛朗哥元帥在次年離世後,回歸君主立憲,卡洛斯國王逐漸交出政治實權。

這一波民主化在八○年代到拉丁美洲及東亞,又在一九八九年時達到高潮。雖然中國民主運動在六四天安門事件受挫,但東歐的民主抗爭,結束了共黨控制,間接促成了蘇聯的瓦解。最後,第三波民主化的浪潮,在九○年代初期席捲漠南非洲,讓許多過去沒有任何民主經驗的非洲國家,也在短短幾年內,經歷了自由化、民主化、及民主轉型,部分甚至完成了民主鞏固。

儘管民主浪潮勢不可擋、民主政治成為普世價值,但中東及北非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成為第三波民主化的例外。這個地區的無動於衷,也讓第三波民主化在九○年代後期進入停滯階段,部分國家甚至出現了民主倒退的現象。

伊斯蘭國家 民主絕緣體

雖然中東及北非以外的伊斯蘭教國家,如土耳其、印尼、塞內加爾、及馬利等的發展,可以證明民主化和伊斯蘭信仰並不必然相悖,但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民族,卻始終與民主無緣。

這些阿拉伯國家的領導人,可以利用文明與宗教的衝突,來阻擋國內民主化的訴求,特別是區內唯一的民主國家以色列,是大部分阿拉伯國家的共同敵人,讓非民主統治享有一定的正當性。

另外,在伊朗一九七九年革命推翻巴勒維國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最希望看到伊斯蘭世俗政權的鞏固,以防堵激進的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取得政權,成為對抗西方及以色列的急先鋒。突尼西亞、埃及與沙烏地阿拉伯的專制統治,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當然石油及戰略利益亦扮演民主化無法啟動的重要關鍵。

阿拉伯人民 也憧憬民主

不過,中東及北非地區儘管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但許多國家貧富懸殊情況卻是相當嚴重,年輕人失業率偏高,亦是普遍問題。過去美國及歐洲國家,擔心這些失業憤世嫉俗的年輕人,會成為恐怖組織所籠絡及招募的對象,但是沒想到他們卻是走上街頭,對抗西方國家所支持的突尼西亞總統班阿里,和埃及總統穆巴拉克。

雖然截至目前為止,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之主要傳播效應,以埃及的情況最為明顯,但其他阿拉伯國家亦非全然免疫。

民主抗爭發生在擁有王室的約旦、阿拉伯世界最貧窮的葉門、突尼西亞的近鄰阿爾及利亞、一黨獨大的敘利亞、海灣的阿曼、及遠在西北非的茅利塔尼亞。但是民主抗爭持續擴大,且威脅到政權存亡的突尼西亞、埃及、葉門等國,雖然在意識形態上不盡相同、經濟發展的程度亦有差異,但都有其促使民眾走上街頭,抗議不斷的共同點。

茉莉花革命 埃及開花了

除了貧富懸殊、年輕人失業率高、物價上漲外,這些共同現象,包括長期執政的獨裁者、獨裁領導人家族的極端貪腐、民眾對政府無法達成有效治理的高度挫折感及憤怒等。

由此觀之,一旦威權統治無法在經濟發展上滿足人民需要時,就失去了它的正當性,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也對民主政治有所憧憬。

突尼西亞是個小國,但其民主示威活動,卻引發埃及民眾的強力回應;埃及在歷經十餘天的大規模示威行動後,終迫使穆巴拉克總統下台。身為阿拉伯世界第一大國的埃及,未來將走向民主,它會不會啟動第四波的民主化?全世界都拭目以待。

【2011/02/12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o0942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