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法律網 < law104@yam.com > 

文 / 簡嘉宏

聯合國每年九月在紐約總部大廈中所召開的大會,近年來除了恐怖攻擊議題之外,因冷戰結束後不再成為美蘇集團角力場合而逐漸不受媒體關注。但是今年因巴勒斯坦不顧美國反對,執意提出成為聯合國會員國的申請,讓聯合國大會再度成為舉世焦點。國際輿論對巴勒斯坦申請入聯的解讀不盡相同,國內也有部分媒體或學者將我國過去申請入聯與此進行連結,希望政府正視人民希望成為世界村一員的心願。筆者持平看待我國申請入聯,但強烈反對將以巴衝突與兩岸關係進行過於簡化的類比論述,茲論如後。

 

首先,兩者的衝突起源不同。翻開以色列的建國史,可謂頁頁以血淚書寫而成。自從被羅馬帝國驅逐之後,猶太人歷經了近兩千年的流浪,終於在一次大戰期間獲得英國的協助,得以加速其復國進度。於二次大戰結束後建國於現今的地點,且當時暫且擱置的聖城耶路薩冷歸屬,最終也被以色列納入國土範圍中。原本居住在當地的巴勒斯坦人眼見家園被佔領,群起反抗,鄰近伊斯蘭國家也不願承認這個猶太政權,歷經五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與鄰近伊斯蘭國家的流血衝突至今仍未間斷。當時英美兩國明顯著重冷戰時期地緣戰略與能源戰略的雙重思考,讓以色列於中東地區建國,而被迫流亡的巴勒斯坦人權益卻被犧牲,這是今日巴勒斯坦人申請入聯的歷史脈絡。反觀兩岸,國共內戰結束後,海峽兩岸各自宣稱主權及於對方領土,而在現存中美三公報一法的國際認知框架之下,台灣仍屬於中國的一部份,中國如何願意讓自認為是領土的一部份成為會員國?

 

其次,兩者所處的區域秩序不同。中東地區多為伊斯蘭政權,以色列在當地的存在除了代表「異教」之外,與其他國家更有著石油、民生資源與邊界問題的陳年糾葛,更別提歷年來以色列為強勢捍衛國家安全所發起的大小流血衝突。失去家園的巴勒斯坦人在已故阿拉法特的努力下,從流亡政府地位終究獲致聯合國觀察員身份,並得以在約旦河西岸成立自治政府。巴勒斯坦人申請入聯,希望的只是恢復當時被迫失去的「國際承認」。中國在東亞存在已久,不論是帝制時期的朝貢體系抑或現今中國所宣稱的「和平崛起」,中國在東亞甚或亞洲地區的外交行為向來舉足輕重。中華民國以其民主價值獲得國際掌聲,但並不代表可藉此獲得國際對其國家地位的承認,這是國際政治的現實面。巴勒斯坦與中華民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差別懸殊,兩者申請入聯自無法相提並論。

 

最後,兩者與聯合國淵源不同。眾所皆知,聯合國成立之初,中華民國即以創始會員國身份加入,並成為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會員國之一。只是,1971年當時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以示抗議」之後,中國代表權即由對岸繼承至今,中國在安理會中的運作也已多年,這是一個既成事實(fait accompli)。但是,從以色列建國迫使巴勒斯坦人流亡開始,縱使不認同武力衝突的表達方式,國際社會對於巴勒斯坦的同情始終多過於責難,也不顧以色列的反對,讓巴勒斯坦獲得觀察員身份,進而申請正式會員國身份。顯而易見的,當時我國因為自願退出而失去聯合國會員國身份,與巴勒斯坦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的入會過程,更是大相逕庭。

 

綜上所述,從各自所處的區域現況、與區域內敵對大國的衝突起源,以及與聯合國的淵源看來,巴勒斯坦入聯與我國入聯有著太多的不同,吾人實在不應再將兩者相提並論。唯一相同之處,大概就是兩者都遭遇了美國與中國各自在安理會對於所扮演的反對立場,其他無一相同。兩岸關係鑲嵌於國際關係之內,決策者與研究者確實可以從中獲致些許啟示,但絕不能以去歷史化的方法進行簡化類比。

 

 

作者簡介
淡江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學士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畢業;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曾任明日報、年代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遠景基金會國際事務專案執行秘書、「Views & Policies」英文期刊執行編輯

主要研究領域為美國外交決策過程、美國中國政策、美國中東政策、恐怖主義

個人部落格:
http://blog.sina.com.tw/mesit/
http://mychannel.pchome.com.tw/channels/u/s/usfps/
http://www.facebook.com/chiahon.chie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uo094212 的頭像
    kuo094212

    現 在 的 我

    kuo0942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