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運後續的「割闌尾」活動,透過網路平台募款要罷免特定藍軍立委,三天即募得超過上千萬元資金。如此熱烈的捐款,一方面讓人驚訝於網路募款的強大威力;但另 一方面,也引起外界就現行法制對社運募款金流規範不夠清晰的疑慮。社運募款到底屬於「政治獻金」或是「公益勸募」,抑或可曖昧認定為「網路集資」,確有深 入探討的必要。
台灣對於募款的相關法規並不缺乏,其中,《政治獻金法》、《公益勸募條例》都是民進黨執政時期所訂。在這種情況下,掛上「社運募款」的名義,就說無法可 管;或者辯稱「割闌尾」不屬於政治活動,恐怕都是狡辯。更必須質疑的是,相關部門碰到特定對象就色厲內荏,只能發言「恫嚇」一番,卻不實際處理,這恐怕才 是助長違法募款的推手。
為何政治獻金不能亂給或亂收?檢視民國九十三年通過的《政治獻金法》,立法目的是為規範管理政治獻金,促進國民政治參與,以確保政治活動公平公正;在這樣 的宗旨下,唯有清楚規範,才能破除政治人物利用「金錢輸送」操控政治走向的黑箱。因此該法規定,只有政黨、政治團體或擬參選人可經「監院同意後」設置專戶 接受捐款,但金錢流向及募款活動均須公開、透明,並接受監督。
其後兩年,立法院又通過《公益勸募條例》,目的在有效管理勸募行為、妥善運用社會資源,以促進社會公益,保障捐款人權益等。該法第三條並規定,除了政治、宗教性募款,凡是公益募款,均受該條例規範。
這兩項法令嚴謹與否,容或見仁見智;但至少這兩項法律施行以來,發揮了一定的實效。以《政治獻金法》為例,若政治人物違法收受獻金,或是大企業違法捐輸金 錢,媒體必會報導、批判,監院也會即時作行政裁處。藍軍立委蔡正元在黨內台北市長初選時猛咬丁守中違法收受政治獻金;丁守中絲毫不敢輕忽,在第一時間即跳 出來澄清。由此可知,若不當收受獻金,對形象派政治人物具有不小的殺傷力。